欢迎光临新农民杂志社! 北京时间: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期刊简介 杂志栏目 投稿须知 期刊浏览 在线投稿 互动留言 联系我们
《新农民》杂志官方网站已开通,2019年全新改版,欢迎投稿,邮箱:xnm@vip.163.com

主管单位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
编辑出版 新农民杂志社
社长总编 历 峰
执行主编 付建勇
主任编辑 高晓梅
广告通联 陈 洋
投稿邮箱 xnm@vip.163.com
官方网址 www.xnmzz.net
联系电话 0315-2060888
广告联系 13703253161
国际刊号 ISSN1674-9952
国内刊号 CN13-1160/C
发行范围 国内外公开发行
每册定价 20.00元

产业分析 您的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魔芋产业脱贫增收种植模式研究

已阅:294

杜 敏  

(巴东县农业局,湖北巴东  农业管理论文发表

摘要:魔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可被利用加工成多种食材。发展魔芋加工生产,是一项为地方创收的好项目。本着魔芋产业脱贫的发展思路,分析魔芋生长条件、阐述魔芋间套种管理模式、探讨介绍魔芋种植的关键技术等等,要点性知识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魔芋;栽培管理;间作

1  增收魔芋生长条件的认识

魔芋属多年生的块茎植物,就其生长特点分析,可简单概括为:五喜五怕。其中,五喜为喜温、喜荫、喜湿、喜肥、喜钾的特点。五怕为怕冻、怕晒、怕渍、怕瘦、怕氯的特点。魔芋较合适的生长环境条件为,土壤pH值在6.57.5,切记酸性和碱性土壤不适宜种植魔芋。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35℃。而低于15℃,或者高于35℃,都是不适宜魔芋种植的。适宜的栽种时节,年降水量应在1 200 mm以上。每年的69月份,降水量150200 mm时,为生长适宜时节。就海拔高度而言,500 m以上最适宜。

2  魔芋间套种管理模式

近些年来,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调结构、转方式”的生产管理中,地方农业发展出现很多变化。比如: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留有大面积的经济林木和绿化草木。同时,一些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减少,大量的房前屋后、田边土边、沟边渠边等等,都空了出来。为此,利用好这些闲置的土壤条件,可逐渐改进套种模式,发展如下魔芋的间套模式。

2.1  庭院种植

利用闲置的房前屋后、庭院树下、棚架荫下等等空置地方都可种植魔芋,这些空地土质较好,肥力充足,水源充沛。考虑到魔芋不怕水渍、不怕干旱、不怕太阳晒,为此有着好的生长空间。通常情况下,在这些地方种植魔芋,能确保每两年挖1次,经济效益比种植同类经济作物效果更好些。

2.2  林(果)魔芋间套模式

果园、绿化幼林地等等,这样土质肥沃林地空行处,都是间作种植魔芋。现在介绍几例,以供参考和借鉴。

2.2.1  魔芋苹果园、梨园立体栽培模式。根据苹果园、梨园栽培的规范性,苹果园、梨园规范性栽培的,魔芋可规范性在苹果园、梨园下条播种植,若苹果园、梨园没有规范性种植的,魔芋可间隔梨园、苹果园主干1 m处打塘或者大窝塘种植(建议种芋较大的打塘种植,种芋较小的大窝塘种植)。13年生的果树,魔芋株行距可适当小点,种植密度大点,种植魔芋2 100/667m246年生的果树,魔芋株行距可适当大点,种植密度大点,果园下种植魔芋1 900/667m2

2.2.2  魔芋桃园立体栽培模式。种植方法:条播、打塘等种植方式都可。13年生的桃树,株行距2 m×3 m,每一桃树间种5行魔芋,株行距40 cm×40 cm,果园内种植魔芋2 500/667m246年生的桃树,株行距3 m×4 m,每一果树行间种5行魔芋,魔芋株行距40 cm×40 cm,桃园内种魔芋2 075/667m2

2.2.3  魔芋+桑树套作栽培模式。根据20052006年富源魔芋研究所在竹园镇松林33.33 hm2桑园进行桑魔间作试验表明,无论是桑园的立体条件,还是桑树本身的生物学特性,都表明魔芋桑树的套作互不妨碍,同时相互补益。桑枝交错于上层空间,对魔芋起到了隐蔽作用。从桑树的萌芽到落叶与魔芋叶的生长基本同步,入冬后,落下的枯叶对球茎在底下过冬有一定的保温隔寒作用。栽培桑树的行距通常为80 cm160 cm两种。若桑下套种魔芋,桑树的行距可略增大。经验表明,为了采桑不损伤魔芋叶片,可采取隔行套种魔芋的方式。

上述各种生物多样性种植魔芋的模式仅为基本依据供芋农参考,在不同海拔,不同的小区环境,不同条件的林内或果园内芋农应灵活运用,如林果密度小遮阴度不够的,适当种高秆作物,使荫蔽度达到60%;林果密度不一致的,适当调整魔芋种植密度,使二者互不影响。

2.3  旱地魔芋/玉米间套

不栽红苕的玉米地,间种魔芋可有效提高旱地的种植效益。魔芋春播56尺开厢,理好厢沟,每厢种34行魔芋(6尺开厢种45行),每厢留一大空行,播栽单行玉米,退窝1尺,每窝留双株(种玉米1 0001 200/667m2,可产玉米200 kg/667m2)。玉米收获后保留茎秆不砍,让茎叶为魔芋遮阴,避免太阳直晒。

3  魔芋种植关键技术探讨

3.1  早期土壤消毒

高产栽培壤土,应确保: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水较好。而且,以半砂半泥土的壤土最佳。切记,重黏土,冷砂土,不适合种植魔芋。选好地段后,注意深耕整地,配施有机肥底肥。同时,注意土壤杀毒。播撒新鲜腐熟的石灰,用75 kg/667m2。或者,用敌克松,用12 kg/667m2,随深耕播撒入土。

3.2  做好种芋处理

好品质的种芋,是确保后期产量的前提。标准的种芋,外形端正、皮色光滑,表面没有破损、没有烂芽、没有病斑。同时,以芽窝小、顶芽短壮的芋做种用。通常情况下,种芋在50150 g适用大田栽培。

播种前,注意晾晒、浸种,为后期病虫害防治做准备。通常情况下,播种前要将种芋晾晒23天。然后,取晴天用72%硫酸链霉素每次14 g,兑水每次20 kg搅拌均匀。而后,将芋种浸泡其中30 min,捞出晾晒待干后播种。或者,用农用链霉素每次30 g50%多菌灵每次200 g,上述兑水每次60 kg,将播种用中分批浸泡30 min。或者,用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每次浸种24 h。待消毒后的芋种需充分晾晒,堆积厚度控制在10 cm之内,待晾干后播种。

3.3  播种时间和规格

通常情况下,温度在10℃以上即到芋种的发芽节点。为此,待到进入春季,低温恒定在10℃时,可安排播种。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而言,最理想的播种时间在3月下旬到410日之间。

具体的播种规格,种植密度,应根据魔芋的大小情况而定。

一般情况下,种芋在510 g之间,播种行距可选在40 cm,株距控制在25 cm。用种量在3265 kg/667m2

种芋在50100 g,播种的行距应在50 cm,株距在35 cm。用种量控制在180250 kg/667m2适宜。

在播种后,注意覆土5 cm左右,这样有利于出苗。值得注意的是,早期注意开好厢理好厢,做好围边沟。播种用肥,注意肥料不要接触种子,避免烧种。

3.4  覆草保墒

一般情况下,播种后需用1 000 kg的秸秆作物覆盖,比如:麦秸秆、玉米秸秆、稻草等等,均匀播撒盖实。通过覆盖秸秆作物,确保保水、保肥,护土灭草,降低病虫害的目的。同时,这样还有利于改良壤土。

3.5  做好配方施肥

魔芋是需肥量大的忌氯块茎作物,具有喜肥怕瘦、喜钾怕氯的特点。所需钾肥最多,其次为氮肥,再次为磷、钙、镁、锌、锰等。①底肥:施土杂肥、圈肥等2 0003 000 kg/667m2,施高钾复混肥5075 kg/667m2+生物钾肥12 kg/667m2。撒施后翻耕整地,使肥料充分均匀混入耕作层。注意严禁施用带病残体的农家肥、鸡屎粪、含氯化肥等。②追肥:幼芽出土后施第一次追肥,施人畜粪尿清粪水2030/667m26月底,用硫酸钾7.510 kg/667m2兑清粪水2030担穴施。7月下旬,用硫酸钾1015 kg/667m2兑清粪水30担穴施(特别提示追肥时肥料不能接触到种芋,否则会烂种芋)。89月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

3.6  加强田间管理

3.6.1  做好中耕除草。用草覆盖栽培,前期不需要中耕。一般到8月前后,随块茎的逐渐膨大,做好培土工作。一般情况下,每中耕1次,需配合追肥1次。中耕期间,切忌不要损害茎秆,避免由此而造成病虫害。

3.6.2  排水防旱。魔芋是既怕积水,又怕干旱。管理中注意及时清沟排水,做到雨停水干;特别是阴雨多的年份,严防渍害发病。如遇干旱,应抗旱保墒,浇足水,保好墒。

3.6.3  病虫害防治。魔芋种植生产期间,重点防的虫害有甘薯天蛾、豆天蛾、斜纹夜盗蛾、根蛆、地老虎、蝼蛄、蟋蟀、金龟子和红蜘蛛等。较为常用虫害防治药剂,以90%的敌百虫晶体为常用,可用1 000倍液喷施,有着不错的防治效果。病害防治方面,以软腐病和白绢病的防控为主。此病流行初期,用40%多硫悬浮剂,每次500倍液,喷施防治。或者,用托布津,每次800倍液,每间隔1周,喷施1次,用药23次,基本能控制住病情。对软腐病的防治,前期用20%的叶青双,每次1 000倍液浇灌。中后期防治,用72%农用链霉素,每次4 000倍液,喷施用药。或者,每次用5 000倍液,喷施用药。在病害防治期间,要及时处理病残株。最好,配用新鲜的石灰粉或草木灰,对病株所在壤土消毒,能很好遏制病害的发生。

3.7  适时选择开挖

一般情况下,到10月中下旬魔芋开始倒苗,倒苗后块茎营养物质充实开始膨大。经1个月左右的时间,即可开挖。首先,将叶柄割下来。其次,收集地面散落的枯叶、覆盖物等等。而后,顺着行边,按照顺序开挖块茎和芋鞭。挖出来后,将摊晒在地面。傍晚后,将其运到室内贮藏。留作种用的,要妥善保存。而商品魔芋,应及时出售。收运期间,注意保护好魔芋,不要损伤魔芋,确保轻搬轻运。

本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