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新农民杂志社! 北京时间: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期刊简介 杂志栏目 投稿须知 期刊浏览 在线投稿 互动留言 联系我们
《新农民》杂志官方网站已开通,2019年全新改版,欢迎投稿,邮箱:xnm@vip.163.com

主管单位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
编辑出版 新农民杂志社
社长总编 历 峰
执行主编 付建勇
主任编辑 高晓梅
广告通联 陈 洋
投稿邮箱 xnm@vip.163.com
官方网址 www.xnmzz.net
联系电话 0315-2060888
广告联系 13703253161
国际刊号 ISSN1674-9952
国内刊号 CN13-1160/C
发行范围 国内外公开发行
每册定价 20.00元

产业分析 您的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已阅:301

刘玉红,高瑞红

(山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山西忻州 农业管理论文发表

摘要:简要分析了我国小杂粮产业发展现状、资源优势和小杂粮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并根据现有问题以及发展状况提出促进小杂粮产业发展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小杂粮;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引言

    小杂粮其实就是小宗粮豆的俗称,指那些种植面积较小、种植方法独特、生育期较短、种植地域性强、拥有很多种用途的粮豆。其中主要包括的有:黑豆、芸豆、小扁豆、蚕豆、豌豆、绿豆、青稞、小豆、燕麦、甜荞、苦荞等。小杂粮的分布较为广泛,其种类繁多,经过长期栽培形成了很多地域性优质品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物质生活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健康饮食的关注也越来越高,小杂粮的需求量也就越来越大,其中优质的小杂粮更加是供不应求。与此同时加入WTO以及西部大开发为小杂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绝佳机遇。通过对小杂粮出口现状与生产、产品发展对策以及当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怎样提高小杂粮产业在市场竞争当中的优势进行研究,为推进小杂粮产业化存在的实际问题与理论进行探讨。

小杂粮产业的发展优势

1.1  地域和资源优势

    我国小杂粮分布较为广泛,其种植历史也较为悠久,从最原始的农业时代一直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进行转型时,小杂粮都充分的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我国西部地区更是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力。该地区不但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更是贫困人口数量最多的地区,与此同时也是绿豆、荞麦、芸豆等小杂粮的主要出口地区与主要生产地区。小杂粮不但作为当地主要的粮食,也是相当重要的经济来源,除了当地人自己食用之外,也作为主要的农业产品销往国内国外市场。比如四川梁山的苦荞、西藏的青稞、云南丽江的大白芸豆、新疆的奶花芸豆等等,尤其是入世后小杂粮生产已成为中西部地区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

1.2  出口价格优势

    小杂粮作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出口商品,在出口特产当中属于大宗产品,并且在国内与国外市场上的价格可以高出其他农作物数倍,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据统计2001年全国粮食的出口量为975.4 t,创汇14.7亿美金,在这其中小杂粮出口量占有87.5 t,占总出口量9.6%,创汇3.3亿美金,占总额的22.6%。而大宗粮食的出口价格为129美金/t,小杂粮出口价格为357.6美金/t,也就是说,每出口1T小杂粮就相当于出口2.75 t大宗粮。

小杂粮出口与生产所面临的问题

2.1  小杂粮质量不稳定

    因为国内农民科技认识不足,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对许多小杂粮产区缺乏商品意识,再加上以户为单位较为分散的经营与管理,导致小杂粮的生产一直处于广种薄收、零星种植,管理落后的情况出现,实用的技术却得不到合理的推广运用。从品种上来说,小杂粮产区很多都是以农家品种作为主要经济与生活来源,新型品种的研发与推广速度较为缓慢,在观念上很多农民还是以粮食生产作为主要目标,只求生产数量,对于生产质量却并没有过多关注,造成品种混杂较为严重、异色率与异形率较高,小杂粮质量下降,优质率低,在国内与国外都缺乏竞争力,对于小杂粮的出口与外贸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2  小杂粮食品加工过于落后

    我国是小杂粮生产大国,也是世界小杂粮食品的主要生产国家,可是市场上不仅没有能够满足改善膳食所需的大众小杂粮,连有利于膳食营养均衡的营养小杂粮都没有,就更加没有防御疾病、治病的保健食品。到目前为止很多的小杂粮还只停留现在宣传、展销或者试销阶段上,并且很多的产品食用发放复杂,消耗大量时间,所以还无法发展到大众消费者的餐桌上。这些情况对于小杂粮市场的开发与小杂粮产业的发展都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

小杂粮产业的发展策略

    小杂粮的生产历史较为悠久,其品种资源较为丰富,在世界上都属于重要的小杂粮生产大国。与此同时,我国小杂粮品质优良,种类繁多,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着显著的资源优势、价格优势与生产优势。所以我国相关部门在进行种植业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当中,应该把小杂粮作为优质产业,积极组织相关农业科技部门对农村种植结构进行研究,利用农业资源成果,因地制宜的发展小杂粮生产,让其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切入点与突破口。坚持以市场作为导向,以科技作为依托,加工出口作为龙头,进行规模种植,农工贸一体化、系列开发,产加销作为一条龙式发展思路。面对农业国际化与市场化的背景,突破数量农业的陈旧观念,建立品牌农业的新思想,突破粮食自求平衡的老观念,建立“市场农业,比较优势”思想,根据国内与国外市场的多样化与优质化需求,加快推进小杂粮生产国际化、标准化、市场化,并且在开发国际市场的同时也发展国内市场。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是出口与生产小杂粮的大国,可以因为对小杂粮产品加工应用方面的研究较少,同时也因为缺少适合的加工技术与加工设备,所以其国内小杂粮加工产品相对匮乏,无法满足国内外市面上对小杂粮相关食品的需求。正因为如此,我们应把小杂粮的初加工以及深加工同生产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利用当前现有食品加工设备以及加工技术,积极开发小杂粮食品资源,研究出小杂粮传统的制作方法,进而立足于国内市场,着眼国际市场领域,并且因地制宜的进行小杂粮系列食品的开发,极力将优质的小杂粮产品变成各种各样含有营养、保健、方便的优质食品,进而满足当前市场需求,提升小杂粮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本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期刊